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银发家园
2025年10月17日

母亲庆生喜遇“双节”

□ 金洪远

 

真是无巧不成书。2009年的中秋与国庆在历史性的重叠中相遇,更与我母亲八十寿辰完美契合。舅舅来时带着掩不住的笑意:“国庆、中秋、老姐的八十大寿,这是百年难遇的缘分啊!”母亲倚着窗棂笑得眼角的鱼尾纹都舒展开来,像被秋风吻过的菊花瓣。

当时我们在黄浦江畔的东方饭店包了一件套房。对岸陆家嘴的霓虹灯正渐次亮起,黄浦江的晚风拂过她银白的发丝,母亲忽然轻轻“呀”了一声——第一朵礼花在夜空中绽开,金红的流光在她眸子里坠落成星子。她接过孙子递来的望远镜时,手指微微发颤:“这么近,连烟花溅落的金粉都看得清呢。”那一刻她不再是年迈的老人,倒像是重回童年的少女,指着对岸水晶宫阙般的楼群咯咯地笑。妻子悄悄握住我的手,我们都看见母亲眼底映出的不仅是璀璨灯火,更是半个世纪前在山东路弄堂里仰头看月亮的那个年轻母亲。

其实那晚的杏花楼宴席上,最动人的不是雕梁画栋的翻新装饰,也不是精巧的椰蓉月饼。当三位白发苍苍的姐弟围坐一桌,小舅忽然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阿姐还记得吗?1962年中秋节,我们分吃半块杏花楼月饼。”照片上的母亲正将月饼掰成三份,最小的弟弟踮着脚尖张望。母亲的眼眶霎时红了,她颤巍巍给弟弟们斟酒的手势,还带着长姐如母的温柔。

分月饼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场面。服务员推来的三层寿桃糕旁,母亲却执意要先切传统月饼:“蛋糕是洋派头,我们中国人的团圆,就要吃月圆饼。”她亲自将印着“双凤衔月”纹样的月饼分成十二份,干枯的手指抚过饼皮上六十年前就熟悉的浮纹时,我看见有两颗泪珠落在她手背的老年斑上。

母亲因摔伤被移送在金惠康复医院,她总反复摩挲那晚的合影对护工絮叨:“我小弟记得我最爱吃椰蓉馅,特地把金边的那块留给我。”说这话时她脸上焕发的光彩,比窗外真正的月光还要皎洁。直到最后时光意识模糊时,她仍会突然清醒地说:“那晚外滩的烟花,有一朵是金色的菊花形状......”

如今我兜里总揣着相机,却再也拍不到母亲看烟花的神情。唯有那年她吹灭蜡烛时被烛光柔化的皱纹,被妹妹偶然抓拍成永恒——照片里我们所有人都在笑,而母亲望着兄弟儿女们的眼神,分明盛着八十载岁月沉淀的月光。

有些缘分确如中秋月,一生能得几回圆?而母爱却似浦江潮,纵使阴阳相隔,仍在记忆里翻涌不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