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银发家园
2025年10月17日

“笑果”穿杨的“快枪手”

——滑稽名编梁定东印象

□ 施伟兴

 

上海滑稽戏起始于20世纪的清末明初,它兼收并蓄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的戏曲特色,循序渐进形成的戏曲剧种。深耕喜剧、曲艺一个甲子的梁定东,有“笑果累累”的高产作家和快枪手的美誉。

我是在拍摄轻喜剧《红茶坊》的红茶坊茶楼时,拜访了名声如雷贯耳的梁定东。梁老师虽年届耄耋,但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一边品茗氤氲飘香的绿茶,一边向我娓娓道来他一生钟情的滑稽创作,说道兴奋处,会发出爽朗的笑声。

梁定东似乎打小具备文学禀赋,父亲常带他去欣赏评弹、聆听评书、观看滑稽戏,他却对喜剧、独角戏情有独钟,上学时就能像模像样创作独角戏,20岁不到破格被招入徐汇区工人俱乐部,从事曲艺创作,独角戏、小品、说唱、喜剧等作品源源不断从他笔尖流出,既幽默脱俗,又笑果频出,被誉为俱乐部的“一支笔”。上世纪70年代,梁定东一气呵成创作了上海说唱《古彩戏法》,经黄永胜滑稽、风趣、夸张的演绎,成为了妇孺皆知,久唱不衰的名曲,也让圈内知晓了俱乐部有个出类拔萃的创作高手。

然而,才气过人又出了名的梁定东,并未沾沾自喜,好高骛远,他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哲理,而是更加勤勉研学,下生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倾听民声民意,收集烟火气萦绕的生活素材,创作出了老百姓喜欢看、笑得舒心、隽永回味的滑稽故事与人物。上世纪80年代,梁定东被调进人民滑稽剧团任编辑,他更加如鱼得水,创作思路似涌泉喷发,《征婚》《补婚》《重婚》,唱红了王汝刚、李九松;《球迷》《新名词》《免费》成了毛猛达、沈荣海广受欢迎的保留节目。滑稽戏《72家房客》获上海戏剧节优秀成果奖,小品《王小毛系列》更是家喻户晓。

梁定东还出版过《笑果累累》等专著,创作的滑稽戏、独角戏、说唱、小品等作品1000余篇,获得过喜剧小品一等奖,戏曲广播创新奖,摘金夺银不胜枚举。在接踵而至的荣誉面前,年过花甲的梁定东仍兢兢业业。他说,先要做好人,才能写好戏,让老百姓在笑声中获得愉悦,在愉悦中享受身心健康。

上世纪90年代,梁定东被举荐到上海电视台当高级编辑,他做过《今夜星辰》《戏剧大舞台》的编导,创作了100余集上海方言轻喜剧《红茶坊》,并担任制片人、总编导,茶馆是个浓缩的小社会,那里发生的亦庄亦趣、轻松幽默、笑果迭出的故事,不仅成为了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热议话题,也让人们记住了梁定东塑造的精明良善的王老板(王汝刚);憨厚豪爽的大卫(龚仁龙);漂亮时尚的娇娇(许榕真),素颜朴实的水香(吴爱艺)和文静娴雅的小兰(徐英)。该剧荣获全国情景剧优秀栏目银奖。

梁定东痴迷海派滑稽创作,以至错过了谈情说爱的最佳年龄,《家庭演播室》编导邀请梁定东的“家庭成员”,滑稽名家王汝刚、毛猛达等笑星表演梁定东创作的获奖独角戏,并透露了他的趣闻轶事。孰料,节目播出后,求爱信犹如纷飞的雪片……然而,梁定东仍“执迷不悟”,又投入到创作《石库门笑声》的独角戏,数易其稿,历经两个多月,且数次与毛猛达、沈荣海切磋磨合,精心打造剧本,可谓是厚积薄发,演出中噱头接踵,笑果累累,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追觅上海滑稽的行列,当作他们放松休闲、疗愈焦虑烦恼的“灵丹妙药”。

梁定东退休之后,一直没有闲着,仍笔耕不辍。他幽默地说,脑子没问题,创作就一直在路上,近期,他又在为《笔耕不辍,笑果累累——梁定东从艺60年演出季》伏案创作,奉献一台让人看过有乐趣、笑过有回味、身心获得滋养的滑稽戏。

梁定东得知我在为长宁时报《银发家园》专栏撰稿,特意写了一首《十字歌》:一贯满足,二且远眺,三餐有节,四季不懒,五谷皆食,六欲不张,七分忍让,八方交往,酒(九)薄烟断,十分坦荡。歌词通俗易懂,让老人能在笑声中受到裨益,颐养天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