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保障真贴心 服务周到添便利
今年“政府开放月”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围绕“世行对标改革”“优化惠企政策”“优化涉企检查”“基层营商环境”四个子主题,组织47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政府开放活动,市民代表们通过实地参观、观摩体验、座谈交流、现场咨询、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度了解体验长宁的各项民心工程与实事项目。
本期“政府开放月”系列报道将带领读者与市民代表一起走进古北市民中心、新华路街道红庄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区市场监管局、海粟文化广场,感受长宁区“民心工程”的建设成果。
名医工匠进社区 中医体验收获多
8月12日,“政府开放月”活动邀请市民代表来到古北市民中心,体验多种中医非遗文化。
中午,30多位市民代表来到了古北市民中心。喝着养生茶饮、体验康复理疗、学练八段锦、现场咨询中医……这场“岐黄润万家·非遗暖人心”名医工匠进社区活动让市民代表们收获满满。
活动现场,知名中医主任医师陈丽敏、姜宏军分别向市民代表们介绍了中医工作室。据悉,陈丽敏名中医工作室荣获上海市社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和上海市社区特色专病专科,擅长通过四诊合参,理法方穴,以针代药,组穴成方。姜宏军中医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传承徐小圃中医流派精髓,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多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随后,结合节气与养生,中医医师为市民代表讲解了三伏天的养生知识。“三伏天高温持续,湿气逐渐加重,因此最好早起早睡,调整作息。”“这个时候,可以多多食用冬瓜、绿豆、薏米等,润肺祛湿。”“三伏天也需要健脾养胃,山药和小米等都是比较好的食材。”……市民代表们聚精会神,记下了这些“小笔记”。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作为强身健体的传统运动,八段锦也是知名的养生功法。现场,中医医师带领市民代表们练起了八段锦。“做完一套下来,身体利索多了。”市民代表表示,“而且动作也不难,在家也能常常练。”
“医生,我最近常常失眠,早上起来之后浑身乏力,该怎么调理呢?”“医生,我这个颈椎是老毛病了,时常隐隐作痛……”在咨询体验环节,市民代表们向中医专家直接问诊,体验最新的理疗器械。“医生给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我觉得蛮有用的,回去就试一试。”“想听医生讲得更深入一点,让我们多多学习。”“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加常态化,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市民代表们表示。
活动中还开展了营养健康知识讲座与中医养生槌制作环节。市民代表们通过营养专家的讲解了解了更多健康知识,并在指导下制作属于自己的养生槌。“回去就把这些知识都告诉家里人,让他们也跟着学学。”市民代表们受益匪浅。
“长宁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巡诊站建设项目是市、区两级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在这里可以提供中医药特色的诊疗、预防、健康养生以及中医药文化体验等服务,让优质中医药资源离老百姓更近。”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政府开放月活动结合了这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成果,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了解到家门口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巡诊站和中医非遗文化,满足更多群众对相关医疗资源的需求。”
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奕奕表示,“中医涵盖了丰富内容,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我们希望通过让老百姓直接体验各式各样的中医项目,加深他们对于中医文化的理解,也帮助他们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撰稿 谭奕茂 代建美(实习)
智慧监管迭代升级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8月14日,“政府开放月”活动邀请20余位公众代表来到区市场监管局,参加“‘宁’聚云监管,慧治优营商”观察体验日活动,现场观察区市场监管领域非现场检查相关平台,近距离感受市场监管日常工作。“把蔬菜的洗脱液滴在试纸上,变为蓝色就说明没有有机磷农药残留。”“这是‘智慧电梯码’,扫描二维码登录‘查查梯’小程序,就可以查看这台电梯的年检信息、故障历史等。”“儿童的服装、玩具等用品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有比较严格的标准。”……在场景式互动宣讲环节,公众代表们近距离体验了市场监管的日常工作。“原来是这样检测的!”“明白了,以后挑选产品还要注意这些地方……”公众代表们认真记下要点。
随后的非现场检查平台观摩环节成为了全场活动的亮点。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长宁区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智慧电梯”管理平台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
2025年新上线的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是一个由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参与设计研发的,运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技术开展直播监测的创新应用,可对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小红书等直播平台上的直播间账号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还在5家企业设立“直播监测点”,承担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合规提示等任务,引导企业开展直播带货自主监测,主动发现、及时处置违规违法行为,不断提升网络监管综合效能。
“这套系统既规范了行业秩序,又为企业提供了合规指导。”公众代表们表示。有公众代表提问:“我就职于一家广告公司,我们公司最近承接了品牌直播代运营业务,有什么建议吗?”“企业可以在主播、产品和合规方面入手,避免违规行为……”工作人员认真答复。
智慧电梯管理平台整合实时监测、维保监管和应急处置三大功能,对全区1万余台电梯进行24小时智能监管,大幅缩短预警响应时间。“以前每次检查都要企业提供很多台账资料,现在所有数据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该智慧平台通过智能分析海量电梯运行数据,监管部门对正常运行的电梯实施“无事不扰”,对异常电梯实行“精准上门”,实现了监管效能与企业获得感的双提升。
“我觉得对电梯的远程监测运用非常好,能不能继续推广到更多商务楼宇当中?”来自房地产企业的公众代表提问。“安装远程监测的电梯会越来越多,我们作为监管部门也可以联系一些技术专家和技术机构,为企业进行科普和宣贯……”工作人员表示。
“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帮助监管部门在降低检查频次的同时,守牢安全底线。通过24小时视频监控,让餐饮从业者感到监管无处不在。同时,监管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也为指导企业合规经营,更好地健康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智慧监管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作为餐饮企业,今年以来,明显感受到市场监管执法检查的变化,4月接受了长宁区餐饮一体化综合监管多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检查错开经营高峰期,让企业感受到执法的温度。通过今天的‘政府开放月’活动,感受到政府越来越透明,企业越来越被尊重。”桂满陇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是做餐饮行业的,‘互联网+明厨亮灶’这个系统确实对后厨有很好的监督作用,我想知道如果AI发出预警,监管部门是不是会直接对我进行处罚?”“请您放心,不会以视频监控直接来进行处罚的,我们现在是通过线上+线下、智能+人工的模式,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交流互动环节,公众代表们也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并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回复。
据介绍,今年以来,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上级优化涉企行政检查部署要求,坚持规范查,全面推行“检查码”,将“亮证执法、亮码检查,无码不查、无码无效”作为入企检查的刚性规范,构建阳光透明的执法环境;推动高效查,聚焦企业反映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分级分类制定检查计划,推送合规建设提示书,让企业感受执法温度;探索智慧查,积极拓展非现场检查模式,通过视频AI识别、物联感知等方式推动智慧化监管手段迭代升级。
撰稿 谭奕茂
“安居无忧”真暖心 助力人才来扎根
8月22日,一场以“逐梦前行,安居无忧”为主题的住房政策进企业“政府开放月”活动,在海粟文化广场一楼大堂开展。此次活动由区房管局联合华阳路街道、市公积金中心区管理部共同举办,将区内优质保租房项目与住房保障政策“打包”送入商务楼宇,让企业职工便捷享受住房保障政策服务。
活动现场,多个保租房项目的宣传展板一字排开,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白领们分发项目手册,解答各类疑问。午休时段的大堂里人头攒动,不少职工趁着用餐间隙围拢在咨询台前,“中山公园附近的房源还有吗?”“一房户型的具体面积是多少?”“如果租了保租房,公积金每个月能提多少?”面对一连串问题,长宁区房管局和公积金中心的工作人员热心回应。
区房管局住房保障事务中心主任蒋芦路告诉记者,这是长宁区首次集中展示全区所有保租房项目,打破了以往“企业申报、按需对接”的模式,通过“主动上门”让政策服务更接地气。这些项目覆盖区域广泛,不仅有靠近中山公园、江苏路等核心地段的房源,也有分布在仙霞、天山、临空区域的优质选择;在房型与价格方面,房源以一房为主,租金梯度丰富,既有3000元以下的实惠选择,也有适应不同需求的中高端房源,充分兼顾了职工的多元居住需求。
“选择在海粟文化广场设点,正是因为这里聚集了禾塞、李宁、帆书等众多企业,能精准触达大量职工。”蒋芦路补充道,活动特意安排在午休时段,既不影响职工工作,又能让大家利用碎片时间咨询房源、预约看房,真正实现“服务不打烊,便民不添扰”。
市公积金中心长宁管理部的现场驻点,让住房保障服务形成“闭环”。由于保租房租客可全额提取公积金,职工在咨询房源的同时,能同步了解公积金缴纳、提取条件等细节,实现“看房—懂政策—办手续”一站式解决,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
“中午吃饭时偶然看到活动,正好我租的房快到期了,现场选到了几个心仪的房源,已经准备预约看房了!”海粟文化广场企业白领谭女士的体验,成为此次活动惠民成效的生动注脚。活动中,主办方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企业与职工对保租房项目的意见建议,为后续优化区域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多层次供应格局提供了一手参考。
此次推介会既是长宁区深化“政府开放月”活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政企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人才扎根的暖心举措。通过将政策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长宁区正以更精准、更高效的保障,让更多职工在这片热土上实现“安居”梦想,为区域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撰稿 李媛媛
“家门口就业圈”让求职者就业更便利
8月21日,“政府开放月”活动邀请市民代表来到新华路街道红庄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实地了解服务站区域设置及相关服务功能,感受家门口求职的便利。
上午九点半,10多名市民代表来到新华路街道红庄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岗位信息查询、就业咨询、指导服务……复合多功能的空间吸引了市民代表们的目光。
在信息查询区,最为吸睛的就是“1号机”。“这台机器依托‘支付宝’和‘随申办’等平台,求职者选择职位后一键刷脸,然后确认报名,就可以在线上生成简历,并被直接投送到相应企业。”新华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道。“这么神奇?”市民代表们忍不住上前体验。在屏幕上选好心仪的岗位,一键刷脸认证,生成简历后投递,整个过程用时不过十几秒。“现在企业已经可以收到您的简历,后续可以留意相关电话。”如此丝滑的体验让市民代表们十分感兴趣。
“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自助式服务,这台机器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查询企业岗位、招聘活动公告等信息,链接‘随申办’里的‘乐业上海第一站’这一专业政府平台。”工作人员表示。“有时会不好意思找人咨询,这样的自助机器就很适合我。”市民代表龚女士告诉记者,“而且可以自动生成简历,也非常省心。”
随后,市民代表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接待咨询区。“我们站点的六大功能服务包括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募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和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有求职者或企业来到我们站点,我们会请他们先到这边来,详细排摸需求,然后做进一步的跟踪服务。”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市民代表们逐渐了解了这个“15分钟就业服务站”的工作流程及相关案例。“原来就业服务站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考虑得真周全。”市民代表们点赞。
指导服务区可供市民与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与政务服务帮办。“这一台设备是双屏的远程虚拟服务窗口,通过远程虚拟叫号,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11个大类、200多个事项就可以同步办理。”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步减少了办事“来回跑”,为市民们打通了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楼的综合活动区可供开展中大型活动,“像我们的招聘面试、政策宣讲会和小型的沙龙活动等,都可以在这里举办,也方便大家在家门口参与。”工作人员表示。
“没想到家附近还有这么方便查找就业资源的地方。”“希望可以加大线上宣传的力度,让更多人参与一些求职能力提升、招聘面试的活动。”市民代表们在交流座谈环节表示。
撰稿 谭奕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