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宁探索“公园+艺术+文化”融合模式
公园变“展厅” 游园赏艺趣
本报讯 日前,“赤子 墨谛——朱者赤经文绘境艺术展”,在“网红公园”中新泾公园里的心经艺空间正式开幕。这场在公园里举办的展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感官体验,也以实际行动为上海探索公园城市的空间利用提供有益探索。
作为知名旅美油画家,朱者赤的艺术探索从未局限于单一领域,冰雕设计、水墨画、陶瓷艺术均有涉猎。此次展出的60余幅心经书法绘境作品,是他近年深耕的新领域,也是首次集中亮相。依托扎实的书法功底,朱者赤以《心经》为创作载体,将佛法的空性与艺术的自由相融合:单字笔力遒劲醇厚,整版布局飘逸潇洒,既保留传统书法的筋骨,又突破常规章法,注入当代艺术的张力。
此次展览的“巧思”,还体现在与公园场景的深度融合。展览举办地心经艺空间位于中新泾公园内,本身就是“艺术嵌入自然”的生动注脚——观众步入展厅前,先经公园绿意的洗涤;观展时,交响乐编曲的《心经》吟唱萦绕耳畔,独特旋律与书法作品、窗外景致相互呼应,形成“来心经,看心经,听心经”的多维感官体验。
这种“公园+艺术+文化”的融合模式,打破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市民无需专程前往美术馆,在逛公园、享自然的日常中,就能与艺术对话。展览不仅丰富了公园的功能业态——从单纯的休闲休憩,延伸为精神滋养、文化体验的公共空间,更实现了“自然休憩”与“艺术感悟”的双重价值,让人们在墨色流淌间探寻生命真谛,在喧嚣都市中找到内心的清明。
从公园城市建设的视角来看,此次展览也具有探索意义。它以艺术为纽带,激活了公园的文化潜能,证明公园不仅是城市的“绿肺”,还能成为文化传播、艺术普及的重要载体。这种模式既提升了公园的文化品位,为市民打造了可游、可赏、可思的高品质空间,也为探索“公园+”业态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如何让自然与人文更好交融,让公共空间更有温度与深度。
撰稿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