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悦读
2025年08月08日

承载乡野记忆的山居图

——读胡竹峰《浒村月令》

□ 汪丽红

 

《浒村月令》是胡竹峰散文新作。通过对一岁村居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耐心描摹,用上古月令文体,以诗意笔触尽现山村节气节日物候习俗,观自然四季,写四季田园,悟人生百年。在作者笔下,农耕文明顽强的生命力,在农人朴素美好的愿望里,在点点滴滴的汗水中,认真稚拙一代代传承。小小村落,历尽沧桑,拥有了同大自然一样无声且恒在的力量。

浒村,位于大别山区岳西县响肠镇,这里地形丰富多样,有垄有畈,有岭有坡,山峦峰岗连绵起伏,沟壑崖渠纵横交错。胡竹峰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光,长达十四年的乡村生活,如同深深扎根的种子,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放牛、喂鸡、种地、上山、下河,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日常劳作,以及一日三餐、四季轮回的生活节奏,都与他的生命紧密相融,无数唐诗宋词元曲中的景象,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现实的映照。

在书中,胡竹峰巧妙地采用上古月令文体,以一年十二个月为经,以浒村的鸡鸣犬吠、风土人情为纬,精心编织出一幅村落人家的岁时图谱。“二月,南行的燕子尚未归来……村野上成群或孤飞的鸟,喜鹊、乌鸦、麻雀,掠过池塘,掠过山林、树顶,飞向山边。”春天,浒村的大地上,金黄的油菜花、粉嫩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将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春意翻涌,油菜花开、麦苗拔节,万物染上了春色……”

夏日的浒村,虽然炎热,但也充满了乐趣。山水的气息、青草的气息和稻田的气息相互交融,弥漫在整个村庄。“秧苗娇怯怯,细细的,风一吹,水波漾起,秧苗晃晃身子又慢慢静下来……”孩子们追逐嬉戏,大人们在劳作之余,享受片刻清凉。“夏日寻乐,蒸芽子粑、立夏听鸟,人在暮色中送走暑气。”村里的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度过炎夏,蒸芽子粑便是其中之一,这种独特的美食,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

“农作物好像一夜间成熟的,田野大片绿里开始浮现金黄色,沉甸甸的水稻,气昂昂的玉米,圆滚滚的南瓜,它们都是黄灿灿的。”秋天的脚步悄然来临,浒村仿佛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到处弥漫着收获的金黄。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与空气中弥漫的稻香、豆香、桂花香交织在一起,满村生香。“秋色连波,北雁南下、稻谷进仓,显露秋时独有的清爽感。”在胡竹峰笔下的浒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充满诗意的季节。

寒冬时节,雪花给浒村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寻个好日子杀年猪,扛来木桶,几个人走向猪圈,只听得一阵长嚎,猪已经在装满开水的大木桶中来回滚泡着……”大人们忙着杀猪宰羊,准备过年的美食,孩子们则在雪地里尽情玩耍,打雪仗、堆雪人、溜冰,享受着童年的快乐。“冬季休憩,烤火取暖、溜冰玩雪,年末的氛围愈来愈浓。”在冬天,烤火取暖成为人们最温暖的享受,孩子们在雪地里的欢声笑语,为寂静的村庄增添许多生机。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乡村的四时美景、多彩的乡风民俗,独具特色的美食……正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胡竹峰对浒村的回忆和记录,如一卷精美的山居图,让人看到一个充满诗意、温情与力量的乡村,看到一处心灵的栖息之所。当我们与自然山野渐行渐远时,不妨翻开此书,跟随胡竹峰的笔触,走进浒村,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寻找内心深处的那一方田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