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情民意摸得透 纾困解难方有策
——北新泾街道“五民工作法”提升居民获得感
先服务还是先缴费?北新泾街道结合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要求,以党建引领“五民工作法”,探求物业治理难题,用鲜活的数据印证了工作成效,居民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红色引擎”破解治理困局,回应居民诉求
街道通过对2024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深度研判治中发现物业治理类诉求占比较高,比例约为三分之一,位居各类问题之首。基于此,街道牵头组建调研专班,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发现,辖区23个售后公房小区,物业费标准长期停滞在0.8元/平方米的低水平,远低于市场化服务成本,未缴费户高达4040户,使得物业企业迫于经营压力难以提升服务水平。而居民则认为,物业服务不到位,合理诉求未能得到有效回应。
“物业企业强调‘收费率低导致服务供给失效’,居民群众主张‘服务质量缺失削弱缴费意愿’,双方诉求陷入‘低缴费-弱服务’的争执中。”北新泾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剑伟表示,这一深层次的治理困局,让街道意识到物业管理矛盾已成为影响社区品质和群众获得感提升的关键短板,街道深度融合“多格合一”机制,形成了网格长+街区书记+“城管、城运、综治专员”+“物业、业委会骨干”的“1+1+3+X”“作战”体系,创新推行“五民工作法”,打破二元对立思维。
“五民工作法”创新破局,化解急难愁盼
据悉,“五民工作法”即集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明民责。座谈会中,来自街道物业费收缴率标杆小区的多位代表作案例分享。新泾四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骏介绍,小区里有几户“老大难”,其中就包括因家庭矛盾僵持不下、拒缴物业费长达6年的小夫妻。业委会配合居委会、物业一次次敲开他家的门,耐心倾听后得知,丈夫觉得家庭开支压力大,妻子则因房屋产权归属问题感到委屈,两人在“谁该出这笔钱”上僵持不下。通过多次上门沟通协调,帮助夫妻俩理清责任。最终夫妻俩达成内部协议,共同承担费用,解开多年心结,那张迟缴6年的物业费单子终于缴清。
新泾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腾秀红介绍,小区楼栋一租客饲养了20余只流浪猫,楼道异味刺鼻、猫叫扰民昼夜不息、杂物堵塞消防通道,居民投诉不断,物业多次协调无果。向西网格提报难题后,启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城管、社区民警组建专班,依法合规清退租客。随后开展清源行动,协同“清障”焕新颜,楼宇欠缴住户将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终全员补缴。
物业治理主动跨前,走长效化、可持续道路
目前,平塘人家、北平南园、新泾八村、新泾六村、元丰花园小区、新泾四村等6个标杆小区,以保修速度增快、保安巡查增频、保洁力度增大的基础服务“三增”提质,试点推行“一小区一物业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发行物业服务惠民卡,实施维修人工费减免政策;建立特殊群体关爱机制,为独居老人提供7项水电检查服务;物业企业党组织结对居民区特困老人,让物业服务从单一的管理转向多元的共建……一系列特色服务,得到居民好评。同时,街道深化居民区与沿街商户及单位的服务串联,形成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居民区党组织和联新党支部的“共转效应”,引入更多社会资源,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撰稿 李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