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七彩桥
2025年07月25日

中医“治未病”的夏季养生智慧

□ 徐 艳

 

冬病夏治,作为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要实践,是传统医学独具特色的疗法。它巧妙借助夏季阳气旺盛之机,调理虚寒型疾病,通过特定方法改善体质,实现“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防治效果。

 

春夏养阳,顺势而为

 

冬病夏治遵循中医“春夏养阳”理论。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人体阳气充沛、腠理开泄。此时,针对冬季易发或加重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风湿关节痛等虚寒型疾病,运用外治内调之法,如穴位敷贴、艾灸、中医内服等,可温补阳气、驱散寒邪,提升机体免疫力,为抵御冬季疾病筑牢防线。

 

对症施治,精准调养

 

(一)呼吸系统。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哮喘等病症,在夏季进行冬病夏治调理,可借助季节优势改善症状。

(二)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寒证,适合通过冬病夏治手段,温养脾胃。

(三)疼痛类疾病。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痛经等寒湿痹症,利用夏季阳气,可一定程度缓解疼痛、改善病情。

(四)亚健康调理。畏寒肢冷、免疫力低下、疲劳综合征人群,也能通过冬病夏治,调养身体状态。

 

多维干预,增益健康

 

(一)温阳散寒。夏季温热环境助力药物吸收,穴位敷贴、艾灸等外用手法,可驱散体内寒气,缓解骨关节炎、老寒腿等寒湿痹症。

(二)改善呼吸系统疾病。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冬季易复发疾病,借三伏贴、艾灸等循经治疗,调节肺卫功能,降低发作频率与程度。

(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夏季人体代谢旺盛,配合中药外敷(穴位敷贴等)与内调(桂枝、附子等药材),改善脾肾阳虚体质,减少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因寒冷过敏引发的疾病复发。

(四)调节亚健康状态。针对冬季手脚冰凉、畏寒乏力等,以药膳食疗(生姜、羊肉等)、针灸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虚寒体质。

(五)助力生活方式优化。冬病夏治期间,需避免生冷饮食耗伤阳气,减少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适当运动排汗驱寒祛湿,从生活细节巩固调养效果。

 

因人而异,科学施治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孕妇、皮肤易过敏者、急性发热患者及阴虚火旺者,治疗前应咨询医师,避免误治。冬病夏治是长期调理过程,需坚持,方能充分发挥“治未病”价值,为健康添砖加瓦。

冬病夏治将中医智慧与季节特点融合,为调养身体、预防疾病提供独特路径。了解并合理运用,让我们借夏季生机,为冬季健康储能,拥抱更有品质的生活。

 

(作者为上海建工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