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七彩桥
2025年07月04日

纪开萍的“苦旅”

□ 宋长星

 

1993年3月,纪开萍离开了她工作多年的云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上海宏博集团合作,就此,她走上了一条创造、创新的苦旅。

云南的纪开萍走上这条“苦旅”与上海一个叫石建同的人大有关联。

石建同在十六岁时就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来到了云南西双版纳的东风农场。多年后已经回到上海的石建同与他哥哥一起创办了企业,企业办得很成功,成了上市公司。

富起来之后,石建同总想着为西双版纳做些什么……

纪开萍从2001年开始研究牛肝菌,至2013年她己有三个专利,还获得过2011—2012年“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标兵……

牛肝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广泛分布于云南等地,因其肉质肥厚、形似牛肝而得名。

过去,牛肝菌完全依赖天然生长,量很少,野生牛肝菌只有在每年雨季的6月至8月,云、贵、川产地的老百姓能吃到。

石建同找到了纪开萍,他们创办了景洪宏臻农业科技公司,走上了让野生牛肝菌工厂化、产业化之路……

许多食用菌权威人士都不看好,他们认为牛肝菌要工厂化、要量产化,是不可能的。

在一次全国性的食用菌大会上,全国食用菌行业协会领导听说纪开萍要让牛肝菌成为全国人民餐桌上的低消费食品后,头摇得像左右摆动的电风扇,吹出一阵阵否定的风:“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不是权威人士夸大了生产食用菌的难度,确实是其中困难重重……

纪开萍没有气馁,在多年的野外调查中,她发现,黑牛肝菌虽然与广泛的“宿主树”伴生,包括凤凰木、柚子、咖啡、波罗蜜等,但它们都不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相反,在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思茅松林下,却从未发现黑牛肝菌的身影。由此可推断,黑牛肝菌并不像其他外生菌根菌一样,必需通过与宿主树共生,获取营养才能完成生长,其自身具有的腐生能力足以支持它进行生长、繁殖。因此纪开萍打破固有思维,大胆提出——黑牛肝菌脱离宿主树人工栽培!

菌种问题解决后,纪开萍又提出在研发部门下成立育种小组,专门进行黑牛肝菌的杂交育种工作,且要求厂里加大投入、支持菌种选育实验。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建成初具规模的黑牛肝菌种质资源库。

纪开萍除了针对黑牛肝菌的生物学特性下足功夫,也开始研究厂房设计、机械设备的运作原理,从总体上规划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的技术蓝图。

那真叫苦啊,很多时候,纪开萍就吃住在厂里,即便住在厂里她也是不到半夜一、两点不能歇下来……

封闭式、机械化、立体化、规模化、周年栽培的生产厂房建起来了,厂房内实现了温控、湿控、风控、光控设备,创造出以人工环境生产安全绿色的优质食用菌。

早在2011年,纪开萍就成功研发出黑牛肝菌的袋栽技术,但袋栽模式是无法工厂化的,必须以瓶栽模式代替袋栽模式,由此,与之相匹配的原料配方、菌种繁殖、环境工艺、设施设备等均需从头进行研发。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2017年,景洪宏臻公司终于生产出了黑牛肝菌。

此后生产出来的黑牛肝菌还因有土腥味卖不掉的问题。

没有搬不动的山!纪开萍又拿出了不服输的牛劲,面对土腥味,她带领三十几名科研人员实干加苦干,在生长牛肝菌的养分中找原因,终于解决了问题。

至2019年宏臻公司实现了满负荷生产,云南景宏与贵州贞丰两个基地日产26吨鲜牛肝菌。

如今两个基地用工1000多人,而且培育牛肝菌的养料在培育结束后,又让农民回收到田里做肥料促进农业生产……

2018年,牛肝菌获得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大会“一等奖”,纪开萍获得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大会“创新奖”。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