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七彩桥
2025年03月21日

竹筷夹春

□ 王妙瑞

 

我对竹筷情有独钟。虽然家里的黑檀木筷高雅,廉价竹筷相形见绌,但竹筷有自身的特质,细微的毛孔储存春天气息。用竹筷夹菜释放出来的气味,和应时蔬菜是天然的标配。每年开春我换一双新竹筷,寓意生活如春天一样新鲜可口。

那年看了易中天写的《餐桌上的中国》一书感悟颇深,他对筷子的精彩描述,使我读后一下子开阔了眼界,长了不少知识。原来筷子的发明是祖先的智慧体现,逐渐演绎为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生发出许多用筷的文明礼仪和做人道理。读后有感我写道,一双筷子像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我又发挥了想象力,觉得筷子像一根扁担,挑起了饭桌上的一年四季。特别感恩竹筷在春天,给一饭一菜带来的甜蜜滋味。有一次春天去浙江安吉民宿休闲几天,就餐用的是竹筷。民宿建在半山腰,周围是一片竹林,笼罩着一股浓郁的竹香气,老板娘带着游客去挖笋。呵呵,竹筷的源头来自春天的竹子,优质楠竹做成筷子进入千家万户,自然是春的使者了。午餐上了一盆红焖春笋,竹筷轻轻夹起鲜嫩的笋片,我闻着有山间的露水气和泥土的芬芳香,真是人间至味啊!临走前,特意在当地竹子博物馆买了一把新竹筷带回家,顺便还捎上一袋新鲜出土的春笋走。

我用竹筷夹过很多个春天了,后来产生了幻觉,好像它变成了一支画笔,轻轻一点,春意便从碗盆里漾开了。时鲜的菜蔬碧绿生青,尤其是韭菜在素白瓷碗里舒展腰肢很迷人,竹筷夹起一簇,那绿意便顺着筷子攀援而上,与我舌尖亲密相吻。江南的河虾也鲜美,用虾籽、虾脑、虾仁做的三虾面难以忘怀。几年前在上海书城对面的一家姑苏面馆吃过,还是一位知名作家带着一帮文友相约而去尝鲜。去年春天我趁着到苏州凤凰山为岳父母扫墓之际,返程途中顺道在苏州松鹤楼吃了一碗三虾面。虽然价钱贵了点,但我觉得很值。并有备而去,自带“春之源”竹筷,品建于清朝老店的三虾面。突然店外飘起了春雨,透过玻璃窗看到雨丝如细面,嘴里和心里交融一股愉悦感,脑中闪过一个想法,若用这春雨煮面也许更有别样的滋味吧。

竹筷连着碗盆,而碗盆连着菜场,春天的蔬菜品种最多,想要多尝春味就得多跑路。退休人的口头禅是时间不值钱,乐于忙碌不怕烦。一早行走于大菜场和小菜店之间,只为比较东西价廉物美。一周菜谱中最好有腌笃鲜,这是江南人的最爱,浓缩了春天最有特色的鲜味。这道菜虽然花钱多了点,但养老金年年加,还是吃得起。滚烫的砂锅端上桌,捞一段春笋,咬一口咸肉,只有春天其味才不走样,从竹筷夹菜的节奏加快,可以看出家人是多么爱吃。竹筷停顿时刻也很暖心,静静地倚在青花瓷的筷枕上,春光透过窗棂轻抚竹筷,似乎在保护其特有的青竹气。等到下一道春鲜上桌,它又会轻盈跃起,继续味之旅。

我在古代赞美竹筷的诗人中,摘录了宋朝诗人朱翌的两句:玉箸真文久不兴,等闲双筋乱纵横。玉箸比喻竹筷,称其优雅与实用。而我要点赞的是,竹筷夹春,快意人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