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教育
2025年03月21日

长宁教育的“种子” 在千里之外“发芽”

——长宁教师赴云南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故事

编者按  为切实推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2022年起,长宁区教育系统选拔4名校级干部、22名专任教师赴云南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组成4支帮扶队伍分别赴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绿春县高级中学、红河县第一中学、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团队发挥组员特长,用心把长宁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融入绿春、金平和红河三县的教育事业中,通过学校管理、示范教学、校本教研、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等形式,带动受援学校及地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架起了一座座沪滇携手沟通交流的桥梁。本报今日推出“长宁教师在云南”系列报道之一,以飨读者。

撰稿  何郁柠

 

千里“组团”送教,架起希望之桥

 

过去的一年里,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蒋怀峰、仙霞高级中学施杨、长宁区少年宫方玲、长宁区劳技中心李诗雨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第一中学积极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立足学校艺体特色,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拓宽了边疆学子通往大学的道路。

 

蒋怀峰:不断拓宽边疆学子的大学之路

 

 

一直以来,红河县第一中学秉持“立足实际、突出特长”的办学理念,走艺体见长、综合发展的特色化办学之路。自2022年来到红河县一中担任校长,来自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蒋怀峰扬长学校艺体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时,积极挖掘上海学习资源,为红河学生架起了一座沪滇携手沟通交流的桥梁。

2024年,蒋怀峰积极与上海八哥美术培训学校、施恒歌剧中心、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海市舞蹈学院附中等专业机构联系,带着近20名专业教师,50多名艺体学生赴沪学习交流,拓宽师生的视野,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在红河县一中,还有一支称得上“传奇”的校园女子足球队,名不见经传时便在云南省大大小小的中学足球比赛中屡创佳绩。为了擦亮这张女足特色品牌,蒋怀峰搭建学习平台,不仅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足前主教练水庆霞亲赴学校指导,还安排足球队远赴上海,先后到徐根宝足球基地、东方绿舟海港俱乐部青训基地,让学生观摩高质量比赛、参与交流高水平比赛,提升球员竞技实力和综合素质。

去年10月,红河县一中女足队首夺省级联赛冠军,代表云南参加全国高中女足联赛,12月红河县一中女足原队长高艳,入选国家女子五人制足球队。凭借艺术、体育特色,许多孩子走出了深山。

“立足红河县实际,学校提出‘艺体见长’办学思路,努力回答好‘育分’与‘育能’问题,不断拓宽边疆学子通往大学的道路。”蒋怀峰介绍,学校同时依托“组团式”沪滇帮扶和“省管校用”临沧一中结对帮扶,持续推动着办学特色化、多元化和优质化发展,坚定5+3+2艺体特长办学的方向。

 

施杨:让更多孩子享受体育的快乐

 

作为一名援滇体育老师,来自仙霞高级中学的施杨同样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年的任教里,他围绕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提高体育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师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

去年10月份,施杨带领了11名学生参加“2024年云南省第五届学生田径锦标赛”,取得了高中甲组三级跳远第二名、高中甲组铅球第五名、高中甲组跳远第六名并有三位同学达到了二级运动员的好成绩。他所带训的高二田径队,有四名同学的专项成绩已达满分。

“在红河县这片热土上,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收获了自己的蜕变。”施杨说道:“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未来,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红河县的体育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运动,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健康成长。”

 

方玲:信息教学点燃学生创新思维

 

 

2024年2月,长宁区少年宫教师方玲奔赴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支教,担任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兼教科研室副主任,同时兼顾长宁区学科带头人工作。一年来,这段经历让她既难忘,又深感充满挑战。

教学上,方玲根据当地学生情况精心设计课程大纲,运用多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期测试调整教学。在教科研方面,她积极参与州级课题开题,为课题提供关键文献,筹备备课大赛,担任说题大赛评委,还利用信息技术特长进行绩效统计。与此同时,身为长宁区学科带头人的她,即便身处云南,也坚持线上组织学员活动,带领学员取得多项成果。

来到红河县后,“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不同地区教育经验交流互鉴,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师生”是方玲的真切愿景。“未来,我希望能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熔炉,激发他们对科技世界的无限向往,帮助更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实现自我突破。”她说道。

 

李诗雨:与学生共同创造灿烂的人生

 

作为学校的劳技教师和团委副书记,来自长宁区劳技中心的李诗雨是同学们身边的知心人,见证着红河学子求学的艰辛与坚韧。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学生们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生活条件艰苦也从未抱怨,因为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这让李诗雨深受触动。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去年5月在红河县“开秧门”节日期间的一次志愿者活动。同学们主动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照顾老少演员的工作中,无论是搀扶年长的“姐姐”们,还是细心照料小演员,他们都表现得无比耐心和细致,并风雨无阻。“学生们展现出的毅力和责任感让我深感骄傲。可能教育资源有所欠缺,但他们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城市的学生。”李诗雨感叹。

过去一年的工作让李诗雨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和信念的传递。因此,她不仅教授学生们劳技课上的技能,还在团委工作中积极培养学生们在团队合作、领导力方面的能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他们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未来的时间里,我希望能继续陪伴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自信,迎接更广阔的世界。同时,我也期待自己能在这片土地上播下更多希望的种子,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生。”李诗雨说。

 

跨越山海,教育的种子正在彩云之南生根发芽。依托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和省级“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红河县一中明确了“一核四柱五法”的帮扶内容和运作机制。在育人方面,立足学校优势和特色推进“一廊一厅一室”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以艺体特色为重点开发了二十余门拓展课程;开展系列校园活动的同时,组织优秀学生和足球特长班学生赴上海研学,发挥活动和实践育人作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借助校长工作站、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研习所及师徒结对传帮带,初步形成教师梯队建设;借助上海等地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形成多类型多区域联合教研氛围;教学竞赛、班主任风采大赛、德育沙龙等教育教学特色活动不断,课赛和各类专业大赛也开花结果,在教研联盟大赛以及省、市、县各类专业比赛中,学校屡获大奖,多达三十余人次。

红河县第一中学2024年成功承办红河州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现场推进会,先后荣获“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工作示范学校”“省级绿色学校”“云南省第一批普通高中体育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等荣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红河县一中坚定艺体特长办学方向,不断提升师生综合素养,走出了民族边疆地区学子的蝶变之路。

 

教育帮扶“硬核模式”,凝心聚力“一路生花”

 

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市复旦中学副校长陈维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数学教师李蓉、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信息技术教师沈昊、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体育教师陈新校,在云南省绿春县高级中学积极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在多方努力下,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陈维新: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和教育效率

 

“各学科均形成学科细化教学目标和导学案。”来自上海市复旦中学副校长的陈维新介绍,这是在绿春高中开展帮扶工作至今,取得的喜人成果。

在陈维新的带领下,帮扶团队以学校总课题“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实践研究”为重点抓手,修订学科细化教学目标和校本化作业两个资源库的建设。带领全体教师通过有序有效的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聚教研组全体教师之力,编制学科细化教学目标及编制校本作业,完善教师学科知识体系。通过学科细化教学目标和校本作业的编制,解决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解决教师和学生“做什么、考什么”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帮扶团队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带教青年教师共同做、讲高考试题或学考试题,编制校本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并辐射备课组、教研组。2024年本地教师毕亮的物理课,被教育部评为部级精品课(实验教学类)。

此外,陈维新积极搭桥牵线推进沪滇携手,先后带领本地教师赴上海市复旦中学跟岗学习,将绿春县高级中学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派送到上海市复旦中学跟岗学习,2024年派送6名绿春高中的教师在建水一中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学习、派送74人次在省内外学习,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组织20名学生和5名带队教师赴上海、南京、嘉兴开展“弘毅”红色研学实践,让绿春学子在实践调研中增长见识,锻炼本领。

建设体育场和食堂、为教室配备希沃电子白板和护眼灯,设立阅读角……随着帮扶工作的开展,绿春中学校园里有了一点一滴的改变。积极的学习氛围、专业的资源指导、良好的环境设施,让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都拧成了一股绳,向着最高目标奋进。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紧抓良好班风促学风,努力实现高考新跨越,让绿春学子能够通过高考迈向更广阔的平台,创造美好人生。”陈维新说道。

 

李蓉:让学生越来越爱上数学

 

初来绿春时,一向经验丰富来自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李蓉也曾面临一头雾水的困境。“跟市三的教学重点不同,绿春教学重基础知识。”面对新的挑战,李蓉不断探索适合绿春高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她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以学生练习为主,反复练习典型题目。新的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很快,学生成绩大幅提升,班级爱学数学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此外,李蓉还不断将长宁的优秀教育经验带到云南。她成立数学名师工作室并开示范课,带领徒弟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助力年轻教师成长。指导绿春县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参加红河州高中备课组竞赛,获三等奖;指导带教徒弟李翔,在县级评优课比赛中获二等奖。作为组长申请成立云南省数学学科组获审批通过,未来将带领9位老师为红河州南部六县数学教育贡献力量。

“来绿春的这一年,我深切感受到校领导、同事和学生们的热情。多位校领导亲切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教研组、备课组老师们不仅帮我了解学生情况,还会热情分享特产;学生也淳朴可爱,关心生病的我,给我送水果、素月饼,他们的真情令我感动。”提起在绿春高中的支教生活,李蓉的心头总是不自觉泛起暖意。

“未来,我会继续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推广成果,做好名师工作室和数学学科组工作,制作适合边疆学校学生的学业习题集,努力提升学校的数学教学水平。”李蓉说。

 

沈昊:点燃更多学子的梦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以援滇老师的身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与学生们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教育篇章。这一年,我不仅见证了学生们成绩的稳步提升,更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成长与变化。”绿春支教一年,来自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的沈昊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着。

针对绿春高中的学生特点,沈昊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尝试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讲解,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在课余时间,他也经常与学生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并给予他们鼓励和建议。而在与当地教师的深入相处中,传授长宁教学经验的他也常常被当地教师的敬业和真诚所感动:“尽管教学环境艰苦,他们也总是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对学生真心关爱,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

每当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沈昊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我希望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的知识与热情,点燃更多学生的梦想之火。我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们共同成长。”他说道。

 

陈新校:做绿春学子的知心人

 

从祖国的东海之滨来到彩云之南,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的陈新校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有很多不适应,但更多的是深感使命在肩。他和本地教师交流研讨体育教学工作,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致力于把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进课堂。尤其是在参与帮扶教师研讨课上积极带头,带领青年教师参加县级评优课比赛,并获得三等奖。

除此之外,陈新校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绿春县高级中学的德育副主任。叫起、就寝工作、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繁杂而琐碎的德育工作带给陈新校不少挑战,他积极向当地老师取经,努力管理好学生的德育思想教育和日常生活作息。

而作为一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证的心理老师,陈新校来到绿春后还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学校心理工作的重任。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陈新校发现,由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因素,个别学生心理相对脆弱。对此,他耐心劝导,用心陪伴,成为绿春学子心中温暖的知心人。

“我尽量用自己所学所能帮助每一位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走出心里的迷茫、误区,力争使每位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也有我们无法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就及时通知家长进行转诊。”陈新校相信,在大家的尽心尽力下,绿春高中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走向新的高度。

 

长宁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省管校用帮扶教师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教师组成的新绿春高中教师团队凝心聚力,整合沪滇教育教学管理优势,聚焦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教师队伍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提升开展工作。

在长宁区教育局和绿春县教体局的坚强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绿春高中各方面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高考成绩逐年提升,2024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2023年学校获红河州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三类学校“高中教学质量提升奖”荣誉并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高完中。2024年在云南省教育厅和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共同组织的关于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中期考核中,学校被评定为被帮扶学校“优秀”等次,被评为绿春县教育教学先进集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