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路上大爱致远
—长宁4家团队(单位)荣获第二届“上海慈善奖”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开表彰第二届“上海慈善奖”,来自长宁的上海梦晓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属于上海梦晓心理辅导支持中心)、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属于东华大学)荣获“慈善楷模”奖项;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携程旅游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获“捐赠企业”奖项。本期长宁时报,带领读者一起了解他们这些年来对慈善事业的支持,感受颗颗爱心的炽热“温度”……
本版撰稿 谭奕茂
“梦晓”用心相伴 解开心理困惑
上海梦晓心理辅导支持中心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心理健康文化普及和个体心理康健服务的5A级社会组织,在专业领域和服务工作中表现优异,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市级、区级等诸多荣誉。
上海梦晓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目前拥有签约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疏导师1200余位,拥有自主研发、获得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软件著作权的心理减压热线平台,同时研创了面向不同年龄阶段和需求圈层设计的100多个心理支持项目和心理干预产品,主打人际融合、关系优化、心理赋能、自我成长等多方面心理专项,全力打造生命教育全链程公益服务事业。
多年来,团队凭借专业优势和资源,实施了“长宁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级试点项目)”“‘新心营’家庭教育专项发展计划”“上海市吸毒家庭未成年人心理关爱计划”,首提“爱的‘婚姻学校’——新人成长营助力计划”等面向全人群心理支持和家庭教育相关的服务项目,致力于培育心理健康、专业能力过硬的基层力量,服务离婚、单亲、失独、涉毒、社区矫正等困境和特殊家庭。
2022年,团队开展了66场线上心理赋能活动,辐射近10万人次;线上“云课堂”活动受益超300人次;网络直播“心相伴”系列吸引近40万人次关注。团队还通过每月的公益讲座、特定人员的一对一帮扶、24小时心理减压平台等多渠道,给予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助力民众“心理治未病”,预防心理重症的发生,为预防和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亲子关系、家庭成长、自我发展等多个心理话题热点,上海梦晓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的心理咨询师们走进社区,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多形式的心理援助。在江苏路街道“午间家长会”活动中,家长们通过参加家庭雕塑体验沙龙,了解不同的家庭沟通模式,反思并探讨了更有效的亲子沟通策略。“我认为要先处理好自我情绪,再稳定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直面家庭问题、积极调和矛盾也非常重要。”……这些体验活动令不同领域的参与者们都受益匪浅。
通过调研、追踪、陪伴、支持等方式,上海梦晓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借由专业支持,及时掌握民众的“心情、心声、心态”,让更多民众通过生命认知、人际关系、家庭模式、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涉猎和学习,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用专业的精神,做有情怀的事——让心柔软”,上海梦晓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始终秉承着这一理念,不断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宣传普及的前瞻性、工作落实的穿透性,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健康的生命,为和谐社会增强幸福力。
三十载“智力助残” 传递“东华”情怀
东华大学是此次获奖单位中唯一一家高校单位。
1995年,来自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60余名学生发起并成立了“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是上海市最早成立的高校助残志愿服务队伍之一。
30年间,“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走近众多残障人士,发挥慈善爱心和自身所学,为他们提供辅具研发、益智课程、义务家教等各方面的帮助。据了解,服务队作为上海市“智力助残”志愿者基地六大分基地之一,已培养了8000余名志愿者,服务时长超30万小时,与6个阳光之家、3个敬老院建立定点帮扶基地,成立了7支服务分队,建立了12个常态化服务基地,足迹遍布上海市社区街道、残障家庭等,惠及11万余人。
长期以来,“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前往“阳光之家”,开展“为智障人士奉献爱心”活动,累计前往“阳光之家”4000余次。在“阳光之家”,服务队开展了科普类实验课程和益智类绘画课程,还与残障人士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与社会。卡套、杯子、手提袋……在服务队成员们的手把手帮助下,残障人士笔下的线条成为了充满意趣的图案,并印在各类文创产品上。看着残障人士开心的笑容,服务队成员们也充满了成就感。
来自机械制造、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残障人士和老人研发辅助器具和康复器械,同时还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前期建模、实地调研、部件组装……服务队成员深入残障人士的生活,通过电源插座、门锁等小物件的创新,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此外,“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还走进了不少残障人士的家庭。服务队成员们点对点为残疾人子女提供义务家教,帮助他们做好未来规划。近3万次的义务家教服务,覆盖了300余个残障人士家庭。
为推动智力助残活动惠及更多社会残障人士,“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致力打造党建引领、基金会协同育人、校院企联动的新型公益志愿服务体系和发展模式。在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推动下,机械工程学院联合校友企业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助力志愿服务发展,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东华模式”。
今年是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30周年。从数十人到近万人,这支不断薪火相传的志愿服务队也成为了东华大学学生们成长成才的“实践大课堂”。立足“助残”与“育人”双目标,“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与党建、科研深度融合,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2000余名,输送党员1400余人,许多志愿者毕业后选择深入基层。
如今,志愿慈善已经成为东华大学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未来,东华大学志愿者们将在便民、敬老、帮困、助残、助学、宣传、交通、平安、环保、科普、语言服务、法律援助等岗位上展现青年志愿者风采,传递东华情怀。
290个公益项目 惠及120万人次
自2011年成立以来,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积极探索助力公益慈善的有效模式,累计捐赠超1.9亿元,携手184家公益伙伴一起实施了超过290个公益项目,覆盖了30个省级行政区,受益人数超过120万人次,共同推动了8个联合国可持续目标。
从积极参与到主动发起,从教育、扶贫,扩展到社区建设、公益发展。十多年来,博世中国的公益实践始终带着植根本土的底色,逐渐成为外资企业支持本土公益事业发展的坚实力量。博世中国致力于“溯教育本源”“赋贫者自助”“促公益发展”“助社区建设”四大核心领域,多年持续荣获“中国慈善榜年度慈善企业”,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支持。
在“溯教育本源”领域,博世通过教育改变贫穷问题;倡导多元化教育,资助社会组织探索打破教育空白或稀缺的创新型项目;资助发展青年人才群体的共创培育平台,赋能青年。博世开展了“博世大学新生计划”,旨在帮扶贫困学子顺利接受高等教育,同时项目汇集员工力量,为受益学生组织各类工作坊、培训、参访、导师陪伴等。2011年以来,博世累计捐赠金额超2000万元,先后资助了全国28所大学的大一新生。博世中国还携手高校教育帮扶联盟于2022年启动面向全国欠发达地区的“繁星计划——乡村教师博爱成长行动”项目,面向我国欠发达地区的54个区县,针对2100名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开展教育帮扶,致力于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教研能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高效率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在“赋贫者自助”领域,博世主要针对中国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或城市中的贫困人群,通过授人以渔,促进城乡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灾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开展防灾减灾、灾后重建。博世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支持沪滇同行,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紧抓乡村振兴领域中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两个重点,在云南红河州等地通过帮助农户打造“好产品”,为农户创造更多机会,提高农业效益,推动乡村振兴。
在“促公益发展”领域,博世中国专注公益领域人才培养及资助初创或小规模草根公益组织,支持社会组织践行企业社会责任。2022—2023年,博世共资助初创或小规模公益组织24家,捐赠297万元。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便是其中之一。博世通过对机构的支持,帮助这里成为激发本地居民交流协作、参与社区共治的“美好生活共创平台”,培育全国社造人才,助力各地社造土壤与地方创生的共学场和支持青年走进社区、探索社会创新的实验室。
在“助社区建设”领域,博世携手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共同开展了“美好家园行动者计划”,累计捐赠110万元。该项目以上海为试点,通过激发与支持个体行动者的社区梦想,带动更多在地力量积极参与行动,从而塑造社区公共性,提升社区韧性,两期项目共支持了160个行动者,覆盖了上海的15个行政区,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博世员工也积极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参与其中。
秉持公益初心 书写社会担当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旅游服务商,携程集团一直坚持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公益角色,持续实现“追求完美旅程,共建美好世界”的企业使命。
围绕自身所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所具备的优势资源和技术,携程开展了多项社会责任和公益慈善工作。2022年初,携程集团成立了上海携程公益基金会,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组织发展,至今捐赠现金和实物超过1760万元。2023年,携程集团推出了ESG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推动行业共同低碳的“环境友好”、提倡社会多元包容的“社区友好”、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家庭友好”和构建透明的企业治理体系的“生态链友好”。
在环境友好领域,为更好地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携程推出《携程低碳酒店标准》,推动全球百万家酒店共同低碳环保。相比此前的行业标准,该标准具备可量化、可检测、可提升等显著特征。除了低碳酒店外,携程绿色低碳还覆盖低碳航班、低碳用车、低碳差旅等场景。携程将与生态合作伙伴联合陆续推出低碳旅行产品,已覆盖超10万个绿色出行产品。截至目前,已有5000万人次选择低碳出行,其中低碳酒店的预订率同比增长166%。
在乡村振兴领域,携程致力于为目的地补齐“住宿”短板,带动旅游收入的全面提升。2021年3月,携程集团启动“乡村旅游振兴”战略,包括规模化赋能100个旅游村以及培养10000名乡村旅游振兴人才等。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携程旗下公司上海华程西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提供了IMBOX移动度假屋,并通过上海携程公益基金会捐赠给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2023年7月12日,携程集团与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人民政府共同开展了携程集团乡村振兴佛坪民宿人才孵化培训活动,为40多位佛坪县民宿经营者带去了民宿行业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帮助佛坪民宿在快速发展后,更好地巩固脱贫振兴的发展成果。2023年,携程围绕公益性度假农庄建设,在全国开展了近500场大小培训,覆盖2403名从业者,并上线8期携程乡村振兴学园在线课程,累计覆盖15580人次,为乡村旅游振兴积蓄更多内生动力。
佛坪县王家湾村58岁的张建明是退伍老兵。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做民宿,张建明也把自己的老屋进行了修缮改建,开了一家“老兵农居”,试运营的两个月里,平均每个月有2万元左右的营收。携程数据显示,基于经营带动、运营带动、营销带动、产业带动4个维度,携程为乡村带来了8.6亿元价值带动。除此之外,各地农庄落成还为当地间接带来了5.8亿元相关产业链产值增长。
作为上海注册的公益基金会,上海携程公益基金会一直思考如何为上海本地的公益组织项目提供公益支持。2023年,上海携程公益基金会向上海愿望成真慈善基金会每年捐赠50万元,持续3年,用于支持该本地慈善组织开展儿童“愿望成真—旅行愿望”项目,通过公益捐赠帮助实现孩童愿望,从而为病童从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力量,给予他们与病魔继续抗争的动力和勇气。
接下来,携程将继续把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热心志愿奉献公益作为企业的重要使命,为更多地区和人群带来慈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