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领导走访调研社会事业重大工程
全力以赴推动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本报讯 3月17日,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平带队调研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工程项目、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异地迁建项目等社会事业重大工程。
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旨在成为区域地标性建筑和符合城区特色的都市运动中心,加强体育、文化、商旅融合,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多层次需求。刘平指出,项目各参建单位要共同协商、努力克服、协调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全力以赴推动工程提速增效。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工程项目将新建一个地上三层、地下四层的综合性甲级钢结构体育建筑,包含一座主体操馆和一座训练馆,建成后可满足国际体操赛事等比赛要求,也可作为文艺演出的场馆。刘平强调,区体育局、周家桥街道及相关建设部门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聚焦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施工进度,既要精益求精,建精品工程,又要文明安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让这颗“运动夜明珠”尽早竣工开放,满足市民群众多元化健身运动需求。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异地迁建项目拟建设拥有600张床位的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将打造成为引领区域医疗发展的高效集约、绿色生态、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智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平表示,光华医院异地迁建项目承载着长宁区委、区政府对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进长宁大健康事业发展的多重愿景。希望参建单位在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主体责任的同时,抢抓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推动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新华社区规划初高中(暂定名)新建工程项目将融合智慧、生态和人文元素,同时融入长宁文化的基因,打造布局合理、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且具有独特风格的教育环境。刘平强调,新华社区规划初高中(暂定名)新建工程项目不仅对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起到推动作用,也有助于打造长宁教育品牌,满足市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区教育局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目标时间节点把握进度,确保项目实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力争工程如期竣工使用。
区领导白雪茹、顾洁燕陪同调研。
又讯 3月19日,区政协主席洪流带队赴同仁医院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发挥医卫界别“宁识”委员工作室作用,为助推区域重点工作建言献策。
委员们先后来到同仁医院急诊楼、眼科中心、门诊大厅等区域,实地了解医院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医院布局、便捷就医等方面的情况。
在随后举行的调研座谈会上,洪流指出,作为一家拥有近160年发展历史的综合医院,同仁医院始终抱有“医者仁心”的使命担当和创新奋进的“少年气质”,在服务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守护群众生命健康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强调,创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长宁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战略目标,一要融入国家战略,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既要对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体系,又要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二要发挥平台优势,强化资源支撑。要深化医卫界别委员工作室建设,通过扩大“朋友圈”,汇聚各方资源,加强对同仁医院等区内重点医疗机构的服务。三要加强联动协作,汇聚创建合力。依托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建设,与市政协有关专委会及界别加强互动交流,邀请相关专家为医院发展提供专业建议,促进深入合作与交流。
同仁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骏从功能定位、医疗服务、重点学科、未来规划等方面介绍了医院总体创建情况。与会市、区政协委员针对医院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提出建议,并就创建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共同为同仁医院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江平为担任“区卫健委行风政风监督员”的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区政协副主席池捷主持座谈会。
撰稿 徐梦露 李妍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