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教育
2025年01月17日

数字赋能下的智慧校园长啥样?来长宁看看

从智慧体育运动乐园到人工智能系列课程,从“VR创想”功能到“AR”虚拟仿真实验室,长宁教育一系列数字科技的应用,改变着传统校园的面貌。数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重构了传统教学模式,更在育人理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全新的教学场景让学习不只是浏览和听讲,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为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学习体验。

 

数智校园真奇妙 学生、家长都喜欢

 

近年来,长宁区小学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家校社共育3+3”计划以家校社共育为核心,通过阅读、劳动、运动、艺术、信息和科学六大板块,将科技与教育紧密结合,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数智校园。学校通过将家校社共育与数字化赋能结合,利用科技的力量,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培育新时代的青少年创新人才。

 

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

数字化共育课程搭建多方参与的数字学习空间

 

走进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三年级“一起·玩”建筑课程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数字化大门。在这里,课程团队利用数字云科技,建立了一个丰富的建筑课题信息资料库。学生们在数字化教室里,不仅能够学习建筑知识,还能在虚拟现实中体验设计和建造的乐趣,实现数字技术与学习的完美融合。

与此同时,建青实验的家校社协同共育课程团队实行线上线下联动机制,让教学模式焕然一新,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紧密相连。通过视频会议,团队成员共同策划、设计课程,利用数字化工具制作视频和教学课件,实现了课程共建。同学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参与到这科技活力满满的学习中来。

秉持着“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探索远未止步。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家校社协同共育课程的数字化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搭建出多方参与、共同成长的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成长空间。

 

长宁实验小学:

生活课堂造就科技梦想,培育创新素养

 

依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契机,长宁实验小学积极探索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变革,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创新课程,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打造出一个多方参与的生活课堂。

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是长宁实验小学教育创新的一大亮点。老师通过创设真实生活场景,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拓展活动中,学生们走出教室实地考察智能低碳社区,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创意。

借助“亲子课堂”家校社共育活动,学校还积极邀请家长们走进课堂担任“一日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探索AI的奇妙世界。“人工智能的应用、AI工程师的日常、聊聊ChatGPT那些事儿……”来自人工智能行业的家长志愿者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堂堂生动的社会科技启蒙课。

通过学习、探索和实践,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创意作品,制作出宠物自动投喂机、智能浇花系统等系列作品,用智慧解决生活难题,点亮科技应用的道路。

学校的支持、老师的引领、家长的助力搭建出知识的阶梯,让孩子们可以兴致盎然地爬上巨人的肩膀,探索科技的奥妙。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多方协同的育人生态,也让长宁实验小学成功地将素养教育根植于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宁路小学:

智慧体育打造运动乐园,让运动趣味发生

 

在长宁路小学的智慧体育运动乐园,传统的体育课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通过智慧课堂、课后AI游戏和亲子互动活动,孩子们的运动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立定跳远马上开始了!谁是跳得最远的青蛙勇士?”长宁路小学的操场上,一堂以“青蛙勇士挑战赛”为主题的智慧体育课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情境的巧妙结合,激励着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体育锻炼的“大挑战”。旁边的体育测试屏还能够通过AI识别,直接生成立定跳远的运动报告,让学生们的运动表现一目了然。

课间,智慧体育屏幕成为孩子们的新宠。“AI魔镜”体锻屏上的趣味锻炼小游戏,如石头剪刀布、123木头人等,让孩子们在课间也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每周六,学校全天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开放运动场地及“智慧体育”运动设备,并配备专业志愿者教师进行指导。家长使用孩子的账号信息登录校信APP即可预约进校,带孩子一起度过一段亲子锻炼的美好时光。此外,家长们还可以通过软件平台查看孩子的运动状态和成绩,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课内,智慧体育以数字化赋能的形式让体育课堂更加有针对性;课外,各类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还成为了学生的“专属私教”,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科学化、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指南和训练计划,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孩子们健康、活力成长。

随着长宁区小学学段的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家校社共育3+3”计划的深入推进,长宁校园涌现出越来越多令人惊喜的个性化多元化课程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探索以及数字技术实践。这些创新实践满足了学生个性需求,丰富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未来,“3+3计划”将继续致力于五育融合,鼓励家庭参与教育过程,利用社区资源拓宽学习平台,让教育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精彩的教育新天地,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AR进教室 课堂“活”起来

——市三女中开启“数智”外挂记

 

近来,市三女中的课堂上来了许多数智技术好帮手。理科教学中融入数智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工具,也让原本抽象的学科知识得以生动呈现,同学们的课堂体验感增强了,学习兴趣提升了,知识面拓宽了,学科核心素养也逐步培育了起来。

 

依托AR技术自研软件,突破学科概念建构难点

 

在物理教学中,复杂的力学原理、电磁现象等知识点总让同学们“头疼”,如今,市三女中自主研发的软件智慧明学,有效缓解了这一难点。依托软件平台的AR技术,将那些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具象化的视觉图像,让学生们能够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环境中,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这一技术同样还积极运用在市三女中的化学课堂上。在一堂烷烃性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操作三维动态模型,模拟有机反应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有机反应的本质,构建认知模型。“从微观层面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建构分子、原子结构的认知模型是概念建构型课堂教学的难点,有了AR技术的辅助,同学们就有了打开这些知识的‘钥匙’。”市三女中化学组老师介绍。

老师们还发现,使用AR技术后,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也提高了。例如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不仅能直观地看到三维的分子结构,还可以在虚拟空间中旋转、缩放,甚至“走进”分子内部,观察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互动性十足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出更强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智化工具助力实验探究,构建趣味互动课堂

 

市三女中的物理课堂上,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观察着PASCO可编程小车的运动轨迹。通过简单的编程,小车可以模拟出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甚至是复杂的多段运动。运用Video Physics软件的视频捕捉技术和数据分析功能,软件能实时分析出物理实验中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变化以及其他关键的数据信息供观看参考。

还有很多像这样“外挂”般的数智化工具,运用在市三女中的课堂上。在化学实验探究课堂上,学生可以使用数字化信息系统(DIS系统)辅助定量实验探究,精确、高效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而在生物组开展的微生物实验活动探究课程中,网络互动显微镜成为同学们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得力助手。进行酵母菌计数实验时,平板的实时演示将血球计数板下的微观世界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学生们分成小组积极交流,快速定位目标区域,实现准确计数。经过不断尝试、修正,同学们提升了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市三女中表示,数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赋能理科教学,它鼓励学生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科技,勇于探索未知。未来,学校还将引入更多创新工具和方法,让学科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成效。

 

 

“桃花源”里看落英缤纷

——娄山中学利用VR设备开展课堂教学

 

本学期,娄山中学成功打造跨学科学习空间,利用VR设备开展课堂教学,打造沉浸式学习的智慧学习场景。

沉浸式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娄山中学新搭建的跨学科学习空间,同学们带上VR眼镜,就可以沉浸式“解锁”桃花源记的剧情。从“忽逢桃花林”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到“初极狭,才通人”的好奇探索,再到“豁然开朗”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同学们都可以沉浸式漫游。

而打开电脑中的“VR创想”功能,同学们还可以“大开脑洞”,进入场景二次创作,自己动手搭建一个心目中的虚拟桃花源。建筑、草地、湖泊、公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喜好选择相应的静态场景进行细节搭建,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物、剧情走向,设计故事发生。

同学们的沉浸式学习不仅停留在语文学科的场景学习中。在跨学科学习平台上,英语语言场景学习、数学立方体的奥秘、生物微观世界中的光合作用……各类VR学科资源让知识变得生动而立体,同学们在“有趣、好玩”的学习体验中不断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如今,走进娄山中学跨学科学习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十余台VR学习设备、数块功能强大的教学屏幕,以及充满科技感的荧光蓝配色,处处彰显着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力氛围。中心还配备了超大LED显示屏,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增强课堂互动效果;非教学用途的VR眼镜也供学生课后体验与创作,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空间。

娄山中学数字化学习中心徐斌老师介绍,沉浸式智慧场景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通过各类跨学科学习资源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撰稿  何郁柠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