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6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教育
2024年06月14日

自然多奇妙 课堂真有趣

——长宁校园课堂活动精彩纷呈

自然笔记节、苏河寻宝、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校社联动推进健康科普……长宁的课堂内外,绕有趣味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本学期,长宁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还在继续,一起跟随孩子们来感受他们奇妙的学习历程。

本版撰稿 何郁柠

 

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同成长

——记虹桥中学第六届自然笔记节

 

近日,虹桥中学举办了第六届自然笔记节。播种菜苗、孵化小鸡、设计生态箱、创作种子画,同学们用自然笔记的学习方式记录与大自然中小生命的亲密接触。

中国地图、红军长征图、朱德的扁担……自然笔记节的闭幕现场,一场脑洞大开的自然创意现场赛——种子画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拿来黄豆、红豆、黑豆、小米等五谷,同学们以种子为画笔,以红色故事为灵感,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创意和内涵的种子画。辽阔的祖国大地,长征路上的艰辛,还有英雄人物的英勇形象,在同学们的创意中跃然纸上。

在为期一个月的自然笔记节期间,虹桥中学的同学们还完成了一项“大工程”。六年级同学亲手种下种子,栽下小苗,并细心照料,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七年级同学负责的是小鸡孵化实践,当第一只小鸡成功破壳而出时,同学们忍不住欢呼雀跃,还有同学“举一反三”孵化出了小乌龟和小鹅。

八年级则参与了“掌心的世界”生态箱设计,如何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为动植物营造一个可持续的微型生态环境?同学们为此绞尽脑汁。

同学们穿梭于校园内外,从本年级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自己眼中观察到的自然世界,领悟着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奇妙。而这些观察、记录和感受都以成长手册的形式,记录在虹桥中学基于长宁数字基座而打造的“自然e笔记”平台中,成为孩子们与动植物生命成长的珍贵注脚。

“种植过程或者孵化过程,也是同学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然笔记节负责老师介绍,以六年级的植物种植为例,分配菜地的阳光不充足,种什么植物合适?青菜被虫咬,怎么杀虫?植物需要多少水合适,要不要来一个对照实验?种植实践过程中的一个个小难题都需要同学们逐一寻求解决办法。“这正是我们自然笔记学习法一直要求和提倡的学习过程。”

保持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用自然笔记的学习方式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虹桥中学的同学们正以自己的行动与生活对话,与自然生命共成长。

 

苏河华政步道的“寻宝”之旅

——愚一幼儿园开展园外实践体验活动

 

近日,愚园路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到苏州河畔的华政步道,开展了一场缤纷有趣的园外实践体验活动,探索真实广博的“大自然、大社会”。

伴着明媚的阳光,愚一实践小分队在华政步道的探索之旅正式开启!有的孩子拿着望远镜,认真观察并记录小鸟奇特的外观;“预备——跑!”有的孩子正筹备着一场马拉松。拿起画笔,绘本组的孩子正在打卡獬豸园;“真美呀!”建筑组的孩子们被华政的红墙砖瓦深深吸引,他们将老房子的百年历史变成了一张张二维码,介绍给过路行人。

本次活动中,愚一幼儿园积极联动华东政法大学,充分利用华政步道所蕴含的丰富、多元的自然生态资源与人文内涵资源,让孩子们“沉浸式”探索世界,感受自然的伟大、看见社会的广博、领略城市历史的厚度。

步道上,一队拿着自制“藏宝图”四处寻觅“宝藏”的孩子们发出阵阵欢笑声,颇为吸睛。愚一幼儿园带队教师介绍,这是寻宝游戏“后花园的藏宝图”,源于孩子们漫步华政步道后的惊喜发现。“红色的砖墙”“年龄很大、又粗又高的树”“穿着五彩衣服的花朵”“苏州河上飞翔的鸟儿”……华政步道处处是“宝藏”。

“我们联系华政的专业人员带领着幼儿实地讲解后,孩子们对华政的建筑、历史产生了更浓烈的兴趣。”活动带队教师介绍道,“他们搜集来关于‘藏宝图’的资料,寻找华政的不同‘宝藏’,并尝试多角度拍摄图片,制作成了数字‘藏宝图’。”

据悉,愚一幼儿园积极开发与利用园外资源的尝试由来已久。2023年,幼儿园将一年一度的图书漂流大活动搬出校园,在艺术氛围浓郁的愚园路上开了一场画展;在科技嘉年华活动中,幼儿园与刘海粟美术馆合作,以“享科技·慧生活”为主题进行了“神奇科技嘉年华”大活动。这些园外资源不仅服务于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设计,还满足班本化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并转化为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的活动场景。

在愚一幼儿园承办的“丰富成长经历,园内外实践体验活动研究”项目交流会(长宁专场)上,园长金莹向大家展示了孩子们在华政步道上的探索实践成果。她表示,基于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愚一幼儿园将持续开展家校社联动,利用园外三公里以内的资源,打造“乐·活”课程体系,丰富幼儿的成长经历。

 

“昆虫世界”亮相世博展馆

——娄山中学“我和我的品牌”之“未来策展人”项目炼成记

 

5月12日,2024中国品牌日“我和我的品牌”之“未来策展人”项目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启动。娄山中学作为上海市三所项目试点学校之一,开展的“博物馆中的昆虫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联动课堂内外,在小小策展人的探索下搭建起一个“昆虫的世界”。

一本八年级语文必读书目《昆虫记》的学习可以怎样延伸?在娄山中学“博物馆中的昆虫记”跨学科项目化课程中,学生在校内阅读《昆虫记》,依托学校生境花园探索并感知昆虫;在校外,他们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沉浸式了解昆虫知识,并在东华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学习策展知识,最终自主编写制作微信小程序及绘本和盲盒等,完成线上线下展示。

同学们围绕大问题“完成《昆虫记》主题一平米博物馆策展”进行任务驱动,并在各科老师的带领下将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逐个攻破”,建立起一个娄山学子的“昆虫宇宙”。《我最喜爱的昆虫》写段、昆虫主题的小报、昆虫自然笔记、配乐朗诵《昆虫记》、绘制AI昆虫图片……在囊括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的小任务中,学生接触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起跨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

“西瓜虫原来不是虫,蝽竟然是特别爱笑的昆虫,太奇妙了!”“制作昆虫图谱笔记既要严谨又要美观,不容易”“我最喜欢绘制AI昆虫图片,制作成的昆虫都非常‘萌’。”历时近一学年的项目化学习点亮了娄山学子满满的“技能点”,让娄山学子走入一个更加生动的昆虫世界。

“当前,我们的课堂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把‘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社会和情感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娄山中学语文教师、昆虫记项目指导老师王荣介绍,学校的“博物馆中的《昆虫记》&未来策展人”跨学科项目化课程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融合而生。

据了解,“未来策展人”项目由东浩兰生会展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新闻报社、中国文促会艺术与科技实践工作委员会三方共同发起。活动通过策展的方式,基于不同的空间和场域跨界创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了解中国品牌、中国文化,相互激发创意,主动学习,并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成果作品。

 

 

校医联动创新教学 “美龄形体”应运而生

——记市三女中施丽娜体育教育工匠创新工作室

 

最近,由市三女初学生出演、市三女初“施丽娜体育教育工匠创新工作室”与儿童医院医生罗义联合出品的脊柱侧弯科普短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不少关注。精心“出品”脊柱侧弯科普视频的背后,是女校独具特色的“美龄形体”教学,以及关切学生生长发育的一份“育人之心”。

一堂女校特色形体课,聚焦女生生长发育关键期

上课铃传进市三女初体育校本课程《美龄形体》的课堂,同学们熟练地做起每课一练的脊椎活力操。这门课程由体育教师施丽娜结合初中女生身心特点创设,其创编的脊椎活力操,包含脊椎肌力练习、不良体态矫正练习等,旨在预防女生脊柱侧弯,锻炼健康形体姿态。

脊柱侧弯也叫脊柱侧凸,是一节或多节椎体偏离中心的三维脊柱畸形,指脊柱在正面观上不成直线,呈现双肩不等高、后背左右不平等结构失衡的体态,目前已成为继肥胖和近视之后影响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在教学中,我渐渐发现女生脊柱侧弯现象越来越多。”怎样让初中女生通过针对性的训练纠正错误姿态、预防脊柱侧弯成为施丽娜不断思考的问题,而实践这一想法的机会很快到来。

以女校传统礼仪课、健美操课程为前身,2015年,在“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聚焦六到八年级女生生长发育的身心特点与现实需求的《美龄形体》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市三女初必修的校本课程。学生们在学习韵律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多元化运动项目的同时,还将进行脊柱侧弯预防训练。

“课堂中,我们教学生如何正确观察、测量脊椎侧弯,提升脊柱侧弯预防意识,纠正错误身体姿态,学会针对性预防方法。”施丽娜介绍。她编写的《美龄形体》校本课程曾荣获上海市教育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市级、全国教学与科研奖项。

跨学科创新教学方式,培育核心素养动脑又入心

对于市三女初的学生来说,《美龄形体》的课程也总是充满了欢乐。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施丽娜在教学中用辅助道具搞起了“花头”:“在转胯练习时,许多女生对于肢体展示比较害羞,我们把系了铃铛的绳子绑在腰上,比谁的铃铛声音大,学生们很快就释放了自我。”与此同时,一系列由市三女初学生拍摄的多种数字化素材及科普视频也成功制作完成。

2023年9月,“施丽娜体育教育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来自学校体育组、德育组、卫生室等不同学科部门形成的跨学科团队为体育教学创新注入了动力。本着“以体育为基础,结合不同学科创设适合女校学生身心特点的学习新模式”,市三女初的师生将中医文化编排进舞台剧、把拳术与舞蹈融合、制作新媒体短视频……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由师生结合街舞动作与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进行填词、创编的“校园急救操”获上海市课间操二等奖。教师共同指导的AI+“美龄形体”项目实现了人工智能运用于塑形健身的跟踪和矫正,在今年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上被评为全国优秀作品、“四星卓越”创新佳作。

校医联动推进健康科普,学生变身“宣传小能手”

小马是市三女初六年级的学生,也是一名中度脊柱侧弯患者。在《美龄形体》课上,施丽娜发现小马在站、坐姿练习中有较为明显的高低肩和骨盆前倾的问题。在施丽娜的建议下,小马的父母第一时间带她去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小马脊柱侧弯28度。

带上矫正支具后,小马的侧弯程度得到有效控制,而她也开始积极与身边的伙伴分享自己的矫正经历,成为校园脊柱侧弯科普的一位“宣传小能手”。“很多家长忽视脊柱侧弯的发生,误以为只是不良姿势或过度学习造成的体态问题。我们要提升脊柱侧弯预防意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小马说道。

像小马这样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积极参与宣传的学生不在少数。除了分享经历,学生们还作为讲解员、动作示范模特、小演员等角色参与脊柱侧弯视频科普。“目前,我们工作室与儿童医院脊柱侧弯专家罗义医生进行合作制作科普视频,一方面借助外界资源,提升教学和疾病预防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让孩子们在充当‘宣传员’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脊柱侧弯的知识,提升预防意识,塑造优雅形体。”施丽娜介绍。

从创编《美龄形体》课程,到跨学科创新教学方式,再到校医联动推进健康知识科普,以《美龄形体》课程为基础的体育教学不断扩展形式与内容的边界,生发无限活力。“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推动跨学科合作、家校社医联动,让女初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实践中收获健康、美丽与自信。”施丽娜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