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12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悦读
2023年12月01日

“画”中有话观敦煌

□ 刘小兵

丝绸路上的驼铃、精美绝伦的壁画、肃穆端庄的佛影、翩跹飘舞的飞天……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敦煌因莫高窟而兴,莫高窟又因窟内气势恢宏的艺术呈现而闻名于世。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缘成就了敦煌莫高窟?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从何处来?翻开湖南文艺出版社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出版的《“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一书,从中不难找到答案——是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是一代代工匠们“抉一事,终一生”的不懈坚守与极致匠心,最终让这座深藏于大漠深处的千年石窟,在历经风雨涅槃后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与众多介绍敦煌莫高窟艺术书籍不同的是,本书聚焦的不是普罗大众耳熟能详的常见石窟,而是莫高窟中的特窟,以及它不开放洞窟中的壁画、建筑与彩塑部分。所谓特窟,是指历朝历代在营建这些石窟时,集中展现出雕绘水平最高、艺术水准超绝、人文意蕴也最为丰饶的标志性建构。这些集大成的窟体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庐山真面目?释义中编撰者以时间为经,以绚烂至极的窟中艺术为纬,将上自北魏下至元代,10个朝代15个不同历史时期,近1700年时光里,莫高窟中的10个特窟及40个不开放洞窟的稀世珍件,一一呈现在书中的100个章节里。

这些窟中珍宝,虽然静默于历史的深处,却无处不呈现出国人奇巧的艺术构思。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北凉时期的斗四藻井,原本这些稀松平常的民间装饰艺术,在被匠心独运的技师们总结提炼,大量运用到特窟、不开放洞窟中后,古风蔚然的莫高窟立时便呈现出别样的风姿。历经岁月的淘洗,这些式样繁多、造型各异的饰艺,业已成为我国图案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早期的藻井图案难免有些简单浅陋,但一描一绘里却尽显返璞归真之美。特别是到了后期,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这些图案又逐渐由简变繁,俏丽华贵中无一不彰显出绚丽多姿的深长韵味。由是观之,透过这一张张既蕴含佛教教义又极具装饰性的图案,不仅生动映射出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而且,还真实地展现了民族工匠们超凡脱俗的创新能力。

纵观莫高窟中的壁画、建筑与彩塑,艺术上最为纷呈、技艺上最为精湛的,莫过于巍巍大唐时期。鉴于此,全书特意将这个朝代分成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择其精华,在夹叙夹议中予以比对评析。初唐的低调内敛,盛唐的恣肆汪洋、中唐的包容互鉴、晚唐的雄浑凝重,既风格独立又彼此依存。万古流芳的敦煌莫高窟艺术,均在这些仙风道骨的壁画间,在精巧别致的窟中建筑里,在斑驳疏影的件件彩塑中,得以全面展示。尤其是特窟和不开放洞窟中的一勾一勒、一墨一染、一廊一坊、一雕一琢,更显大家风范,尤见非凡艺术造诣。如初唐第220窟中的乐舞图,就用流畅的线条,多变的色彩,绘制了一幅药师经变的壮美壁画。药师是东方佛教世界里的教主,是治疗众生老病痼疾的药王,人们通常以乐舞等方式来供奉药师佛,祈愿了无挂碍的美好生活。画面中,除了头悬华盖的药师外,亦有伫立两侧的日光、月光等八大菩萨,以及紧随其后的十二药叉神将。此外,还绘有蛇、兔、虎等寓意不同的动物、悠然绽放的莲花、衣袂飘飘的舞伎、吹拉弹唱的乐器等等。整幅画面,将中原文化的高邈深远、古风弥漫的西域风情,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出来,无论是壁画的构图气势,还是绘画风格,都鲜明地体现了唐王朝的富庶和开放,也成为大唐盛世文化繁荣的熠熠标识。

“画”中有话言未尽,万古敦煌天地留。翻开浪漫而诗意的《“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跟随作者穿越北凉,涉足北魏、西魏,徜徉北周、隋朝,神游大唐,寻幽回鹘和五代,揽胜于宋、西夏和元朝。敦煌石窟俨然一座风情万种的画廊,无论是霓裳飘飘地一飞冲天,还是舞伎反弹琵琶的优美造型;抑或是尸毗王割肉贸鸽的神话传说,乃至张骞出使西域图这样史诗般的巨幅绘制,都将蕴藉深厚的敦煌文化细致入微地展现开来。

纸上揽胜沁心脾,敦煌中的精华石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瑰宝,时常感怀于它盛大辉煌的艺术魅力,不但镌刻在洁白的书页里,更长存于浩然的天地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